德国中学这片旷野让我萌生哪些成长|优秀学姐说
- 发布时间: 2024-03-20 浏览次数:
01 时刻被鼓励表达感受与需求
最初接触德国的课堂,常常惊叹于德国人的松弛与勇气,比如突然被老师点名提问,他们勇于回答”Keine Ahnung(毫无头绪)”,或是承认自己没有准备好。换作以前的我,肯定硬着头皮也要生搬硬套出答案。有一位令我印象很深的转校新生刚来到班级,在数学课上抢答,答什么错什么,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爱展现自我的那股劲儿。一边在心里偷笑他的憨劲,一边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展现自我的勇气? 还得追溯到生长环境与文化。
我好像从小到大一直习惯做一个“感受上的失语者”,在以往的教育环境缺乏教育者对我们的鼓励。想必许多人一定会听过老师说:“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,未来就会后悔或是压根没有未来。“ 于是我不知从哪一刻开始被“驯化”了,习惯于做一个执行者,而不是提问者,一个任务下达后并没有去思考其背后的意义。在遇到问题时也习惯于克服,克服不了就糊弄过去,于是我也开始好奇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“活埋”了自己的感受,放弃了表达需求呢?
然而在德国学校的环境中,情况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弯。我最佩服的是面对超负荷的作业,德国同学会与老师坦言”这周量太大了,别的科目恰巧最近也有很多作业“。在这样的商量下,老师也自然会理解,酌情减量。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,德国中学本身就有一些人性化的制度,比如一周的所有大考、小考总和不能超过三个。意识到这点后,我决定像德国同学一样,坦然直言自身感受,遇到问题学会求助他人,放松下来,不让紧张与害怕作为感受上的主导者,学会脱离轨道,站到旷野上。
02以”清零“心态轻装上阵
原来考试考砸了天并不会塌下来,这是当我站在一条轨道上无从得知的,列车并没有开叉路的可能。到了德国之后,你会发现不论老师还是同学都没有把考试看得那么重,考试仅仅代表着一个阶段的结束。发下试卷那一刻后,没有排名,没有公开的成绩,没有平均分。即使面对一个不太理想的分数很快就会释然,这一篇章就翻过去了。不论好坏,清零后,下一个阶段继续整装待发,因为分数只代表阶段性的成与败,而对待学习的态度才是持久性的考量标准。
03 把握机会 不给自己的弱项下定义把握机会 不给自己的弱项下定义
德国同学身上的自信也归因于他们不会给自己贴上短板的标签。数学薄弱的同学也仍爱积极地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,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报答案环节,我看到了她回答完脸上洋溢的喜悦与成就感。在这里,没有人会定义你的长短板,即使是在薄弱的方面,也同等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。
物理课上,只要有同学愿意,就能去黑板前讲上一节课的作业题,讲对了就能拿一个口语上的满分。我偷笑物理老师简直是送分,其实他是给了每位同学都能拿高分的机会。当我笔试不如意时,伦理老师会给我演讲的机会,以此获得优秀的口试成绩来拉分。照常来说,听到上台演讲,我的第一反应是怯懦的,转念一想,我在信息整合上的优势足以让我充分准备好演讲。在胆怯袭来时,不要揪着自己的短板不放,多想想有哪些长板是可以让自己重塑信心的,那么困难就迎刃而解了。
在一个充满正向反馈的文化中学习、生活过后,发现原来不善表达的自己也都能变成那个敢于质疑、敢于吐露心声的自信girl。成长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突出重围、打破自我局限的过程,这也是德国求学之路带给我的意义所在,世界各样的人文总能给人带来意外收获。
本文作者:Vio,留德7年,毕业于公立施泰格高级文理中学,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FSFM